字號: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產業、產品結構優化的大背景下,“適者生存” 的鐵律每天都在被各行各業的現實案例充分詮釋著。
造紙業概莫能外。
從產業鏈條看,造紙行業屬中游制造行業,上游對接紙漿,下游連接印刷、包裝、文化等行業。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19年9月底,制漿造紙及紙制品業企業數量6641家,比去年同期減少31家。
其中, 造紙業2498家,減少148家。
受疫情及環保因素影響,有機構預測今年造紙企業減少數量將明顯增多。
有業內人士指出,減少的主要還是一些本身“體弱多病”,無法適應市場環境外化的企業。
從發達國家造紙行業的過往經歷來看,行業集中度提升,是行業轉型升級的必經階段。
而希望在賽道上繼續奔跑的企業則必須經過資金、環保、原料三重門的考驗。
資金
造紙行業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
造紙項目初始資金投入高,項目建設周期長。
我國造紙業百元產值占用的固定資產與冶金、化工、石油工業相當,沒有雄厚的資金實力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
環保
造紙行業為高排放行業之一,具有廢水排放量多、治理難度大、資金投入大等特點。
國家已針對造紙企業制定了各類環保標準和規范,并在執行上日趨嚴格。
2007年開始國家制定 “節能減排方案”,淘汰落后產能。
原料
造紙行業原材料主要為紙漿為主,而國內企業長期依賴原料進口,隨著貿易、環保政策變化,提升原料自給率從而增強原料成本掌控力也是未來造紙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而從行業看,同時實現上述三個條件并非易事。從原料自給方面看,盡管,近些年行業前十的大型造紙企業均在原料端加大投入,但效果不盡如意,行業轉型升級任重道遠。
準備繼續賽跑的造紙企業們,準備好了嗎?